煤矿井下的传感器必须具备煤安证(煤矿安全认证)和防爆证(防爆合格证)的原因主要与煤矿特殊的高风险环境及其安全法规要求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易燃易爆气体:井下存在甲烷(瓦斯)、煤尘等可燃物质,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微小火花或高温即可引发爆炸。
恶劣条件:高湿度、粉尘、腐蚀性气体、机械振动等易损坏设备,导致短路或故障。
封闭空间:井下空间狭窄,一旦发生事故,逃生和救援困难,必须提前预防风险。
法定强制要求:中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所有煤矿用设备必须通过国家煤矿安全标志认证(MA),确保其设计、材料、工艺符合煤矿安全标准。
针对性测试:认证包含针对煤矿环境的特殊测试,如抗冲击、防尘防水、耐腐蚀等,确保传感器在井下长期可靠工作。
责任追溯:无煤安证的设备视为非法使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方将面临法律严惩。
防止点燃爆炸性环境:防爆认证(如Ex d、Ex ib等)要求传感器通过隔爆、本安设计(如限制电路能量)、密封外壳等手段,确保即使内部故障也不会引燃周围气体。
国际标准适配:防爆证(如中国的CNEx、欧盟的ATEX)是国际通行的安全门槛,确保设备符合IEC 60079等防爆标准。
分类管理:不同等级的防爆证对应不同危险区域(如瓦斯浓度分区),确保设备与风险匹配。
互补性:煤安证侧重煤矿整体安全要求,防爆证专注防爆技术细节,二者结合全面覆盖井下风险。
法规双重约束:例如,《煤矿安全规程》第7条和第441条分别明确要求设备必须同时具备防爆性能和MA认证。
事故教训:过去因使用非防爆设备(如普通电气开关火花引发瓦斯爆炸)或劣质传感器(如误报瓦斯浓度)导致的重大事故频发,双重认证是血的教训总结。
定期校准与检查:即使通过认证,传感器仍需定期校验(如瓦斯传感器每7天调校),确保长期准确性。
系统兼容性:认证设备需与煤矿监控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实时预警。
煤矿井下传感器双重认证是法律强制要求与技术风险防控的双重保障,核心目的是预防爆炸、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任何未经认证的设备在井下使用都相当于潜在“zha 弹",因此监管机构会严格审查。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压力、温度、液位、浓度、流量、测高、温振等方面的矿用本安型\隔爆型传感器证书,每年都会接受安标中心的监督审核,产品值得信任。
所以,从安全角度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思维,我们应当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选购井下设备配套用的传感器时,请认准合法有效的煤安证和防爆证。